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79篇
  免费   14214篇
  国内免费   13720篇
耳鼻咽喉   630篇
儿科学   1929篇
妇产科学   1555篇
基础医学   8840篇
口腔科学   1659篇
临床医学   71178篇
内科学   15825篇
皮肤病学   779篇
神经病学   2721篇
特种医学   27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9447篇
综合类   62678篇
预防医学   14712篇
眼科学   4213篇
药学   22563篇
  101篇
中国医学   52251篇
肿瘤学   13466篇
  2024年   1333篇
  2023年   4733篇
  2022年   5090篇
  2021年   5708篇
  2020年   5773篇
  2019年   6651篇
  2018年   3665篇
  2017年   6571篇
  2016年   7059篇
  2015年   7290篇
  2014年   9010篇
  2013年   10021篇
  2012年   16933篇
  2011年   21209篇
  2010年   21388篇
  2009年   20723篇
  2008年   23236篇
  2007年   19132篇
  2006年   17559篇
  2005年   13180篇
  2004年   11854篇
  2003年   6455篇
  2002年   8204篇
  2001年   5831篇
  2000年   5105篇
  1999年   4045篇
  1998年   2436篇
  1997年   1607篇
  1996年   1698篇
  1995年   1406篇
  1994年   1586篇
  1993年   1884篇
  1992年   1956篇
  1991年   1956篇
  1990年   1590篇
  1989年   1439篇
  1988年   1057篇
  1987年   544篇
  1986年   255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配伍利胆药治疗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产妇胎盘组织胎盘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及Th17/Treg平衡的影响,为ICP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100例ICP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以熊去氧胆酸治疗,治疗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胆汁酸(TBA)、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NF-κB和IκB-α表达水平以及产妇和围生儿的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BA、DBIL、TBIL、GPT和GOT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IL-17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TGF-β和IL-17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胎盘中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宫内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和S-腺苷蛋氨酸联用能通过NF-κB/IκB-α和Th17/Treg平衡调节,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轻胆汁淤积症状,治疗ICD。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建立大鼠血浆中沙奎那韦的定量测定方法,并用于氧化白藜芦醇对沙奎那韦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液相色谱分离采用C18反相色谱柱(150mm×2.1mm,5.0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2mmol·L-1甲酸铵),流速为300μL·min-1;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多反应监测。血浆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方式提取,检测反应为m/z671.4→570.4(沙奎那韦),m/z721.4→296.2(利托那韦,内标)。将10只SD大鼠分为2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沙奎那韦(30mg·kg-1)、沙奎那韦(30mg·kg-1)+氧化白藜芦醇(40mg·kg-1),于不同时间取血,测定血药浓度。结果:沙奎那韦在1.0~100.0n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2.16%,偏差为0.89%~6.24%,回收率为67.85%~82.38%,血浆样品稳定性好。同时服用氧化白藜芦醇时,大鼠体内沙奎那韦达峰浓度Cmax、Cmax1显著降低,而Cmax、Tmax、t1/2、CL/F均无显著差异。结论:HPLC-MS/MS测定方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快速高效。沙奎那韦的药时曲线存在双峰现象;氧化白藜芦醇可以显著降低沙奎那韦的达峰浓度,但对口服生物利用度等其他药动学参数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阿利吉仑对高血压肾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磷脂酰肌醇激/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微渗泵灌注血管紧张素Ⅱ制备高血压小鼠肾病模型。按照体重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灌胃阿利吉仑12. 5,25. 0,50. 0 mg·kg-1)与对照组(卡托普利30 mg·kg-1),每组15只;造模后给药,每日1次,连续灌胃2周。以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肾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激酶-3(PI3K)、蛋白激酶B(Akt) mRNA表达;以免疫印迹法测定Irs2、PI3K、Akt与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给药4周,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和高剂量实验组的PI3K mRNA表达分别为1. 14±0. 21,0. 34±0. 08,1. 07±0. 23和0. 96±0. 22;这4组的Akt mRNA表达分别为1. 23±0. 27,0. 45±0. 13,1. 05±0. 16和0. 91±0. 1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或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这4组的小鼠肾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 29±0. 06,1. 06±0. 13,0. 31±0. 06和0. 37±0. 08,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或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阿利吉仑对高血压小鼠肾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失代偿肝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每次750 mg;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口服,每次250 mg,两药均每天3次,连用4周。治疗前后,测定2组的肠黏膜通透性指标、肝功能指标、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分别是0.09±0.06,0.12±0.08,这2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分别是(15.02±3.69),(18.45±4.10)ng·L-1,这2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分别是(24.61±14.29),(36.82±15.67)U·L-1,上述3个指标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改善率分别为71.80%,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的ADR发生率分别为15.38%(6例/39例),20.51%(8例/39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对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和提高肝功能;且不增加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在构建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报告基因模型后,研究竹节香附素A(RDA)抗炎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以p NF-kappa B-Luc(p NF-κB-Luc)、pr L-tk质粒转染RAW 264.7细胞,脂多糖(LPS)为激活剂,构建靶向NF-κB通路的报告基因模型,RDA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分别给药验证模型。空白组给予空白培养基,模型组给予含LPS的培养基,对照组给予含PDTC的培养基,实验组给予含RDA的培养基。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RDA对细胞蛋白p65和IκBα表达的影响。结果当LPS浓度为10μg·m L^(-1),转染试剂量为2μL时,成功构建靶向NF-κB通路的报告基因模型。RDA能够降低转染后细胞内p65和IκBα亚基的磷酸化,显著抑制NF-κB信号通路。结论本文构建的模型具有快速、稳定、特异、高通量等特点,可用于抗炎活性成分筛选,确认RDA的抗炎机制与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对干眼小鼠模型眼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构建干眼小鼠模型,并将建模成功的25只小鼠分为模型组(n=8,16眼)、阳性对照组(n=8,16眼)和实验组(n=9,18眼),另选10只未给予任何处理的BALB/c小鼠作为正常组。实验组给予b FGF滴眼,每次5μL,每天3次,阳性对照组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每次25μL,每天3次,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滴眼,连续干预5 d。观察小鼠干眼症状指标水平,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眼球角膜组织病理变化;用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膜杯状细胞数量;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小鼠眼表组织中IL-10和IL-1β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角膜炎症指数、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实验(SIt)分别为(10.22±2.06)分,0.09±0.02,(4.52±0.26)s,(5.26±0.52)mm/5 min,模型组分别为(11.02±2.25)分,0.52±0.06,(2.02±0.21)s,(4.00±0.32)mm/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完整、光滑,结膜穹窿部杯状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实验组小鼠眼表组织中IL-10和IL-1β蛋白含量分别为(573.15±22.13),(174.25±12.36)μg·g^(-1),模型组分别为(236.48±41.28),(223.51±23.48)μg·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b FGF对小鼠干眼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缓解干眼小鼠临床症状,抑制眼表鳞状上皮化生,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调节干眼眼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对不同替加环素治疗方案对重症监护室(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为替加环素的合理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 2014年1月-2017年6月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62例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患者单独使用替加环素治疗,33例患者使用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其疗程均超过7d,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炎症指标、临床疗效、微生物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替加环素单独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及加倍剂量应用替加环素病例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联合用药组的临床有效率(21/33, 63.6%)高于单独用药组(11/29, 37.9%)(χ²=4.084, P<0.05)。其中,患者APACHEⅡ评分≤15分的临床有效率70%(14/20)高于APACHEⅡ评分>15分的42.9%(18/42)(χ²=3.997, P<0.05);接受替加环素加倍剂量的临床有效率69.6%(16/23)高于常规剂量的41.0%(16/39)(χ²=4.719, P<0.05)。替加环素单独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PCT、WBC和CR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用药组的PCT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微生物学清除率(31.0% vs 38.7%)、不良反应发生率(13.8% vs 15.2%)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疗效相关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组,且用药前患者APACHE评分,CRP值,剂量加倍对临床疗效均存在影响。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替加环素是否加倍剂量以及患者APACHEⅡ评分的高低可能影响其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98.
常艳  张夏  李进  胡昌勤 《中国药事》2018,32(8):1088-1096
目的:建立有效评价抗生素发酵菌渣无害化处理效果的手段。方法:采用敏感菌株对无害化处理菌渣的抗菌活性进行筛查,利用HPLC-MS对菌渣中残留/转化组分的结构进行推断,再结合相关化合物数据库对残留组分生物学/安全性信息进行检索。结果:所研究的4种头孢菌素C菌渣中:未经处理菌渣中具有β-内酰胺类活性物质;3种经无害化处理的菌渣中仅有1种不再具有抑菌活性,其余2种与市政污泥混合进行堆肥处理的菌渣中均产生了有别于未经处理菌渣活性的非β-内酰胺类抑菌物质。结论:在对无害化处理效果进行评价时,除利用菌渣中特定的残留抗生素为评价指标外,还应考虑堆肥过程中菌渣残留成分的生物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999.
本工作以氯化镧(LaCl3)和柠檬酸镧(LaCit)为代表性化合物, 对稀土在消化道内的物种存在形式及吸收转运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研究采用了人工胃液和肠液模拟体内消化道环境。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检测结果表明, 大于99.9%的La发生了沉淀。散射光粒度(DLS)分析结果显示, 这些微粒的平均粒径由200 nm (孵育2 h)增大到600 nm左右(孵育24 h), 这表明微粒之间发生了聚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表明, 稀土微粒的主要成分为稀土磷酸盐。为研究稀土在肠道中的吸收转运机制, 以LaCit (2或100 mg/kg/day)对小鼠灌胃给药7天, 取小肠的普通肠段和派氏结进行了ICP-MS分析。派氏结中的La含量明显高于普通肠段, 这提示稀土微粒可能主要由派氏结上淋巴滤泡上皮中的M细胞吞噬转运。此外, 建立了Caco-2细胞单培养模型和 Caco-2/Raji B 细胞共培养模型分别模拟小肠上皮和滤泡上皮。结果显示, Caco-2/Raji B 细胞共培养模型转运的La含量显著高于Caco-2细胞单培养模型(大约60倍左右), 且 Caco-2 细胞单层透过的镧的量极低, 这说明M细胞是吸收转运磷酸镧的主要途径。以上结果表明氯化镧和柠檬酸镧在胃肠道主要以磷酸镧微粒形式通过M细胞进行转运吸收。本研究将为稀土在农业和医学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吴昊 《安徽医学》2005,26(5):358-360
目的了解本地区医院分离出的产超广谱产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的构成比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2003年10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从本地区五家医院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作为受试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和ESBLs确认试验进行ESBLs的检测及耐药性测定。结果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31%,肺炎克雷伯菌为31.6%,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株较不产ESBLs的菌株对各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高,并表现出多重耐药。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株对临床常用的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氨曲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超过7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在50%左右,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在41.7%~72.7%,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株。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如此高的检出率应引起临床上高度重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该作为治疗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